其實并非是經營需要哲學,也不是什么事情需要哲學。而是哲學無處不再。哲學是一-種思維認知體系,不是具體的理論或手段。單從企業經營來看, 從用人、理事、 善財三方面來講,都需要龐雜的知識體系, 體系中有人有設備有交互,一個投資人或管理人當然無法掌握各個方面的,更不可能精專。但經營的本質就是如此的對象。
經營的目的無非在于兩者,一來存在而發展,二來控制在既有框架或意識形態內。此兩者,均需要一定的思維認知和梳理,才能將如此龐雜的交互活動,理出調理、做出方向、引導前行。因為與其說哲學是為了做某一件事, 不如說哲學是為了幫助人去識別、分析、控制、持續改進一個事務鏈,這就是哲學對經營的本質意義。
沒有一朝一夕形成的哲學,也沒有一朝一夕成長的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剛創辦京瓷的時候也沒有什么系統的哲學,直到他遇到了十幾名員工的集體辭職才去深入思考經營的本質,他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漸漸地,他將所領悟的工作和經營理念、思維方式歸納起來,從而有了稻盛經營哲學的雛形。
如果說泰勒的“科學管理論”給予了企業新的生命的話,那么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無疑是賦予了現代企業新的靈魂!
“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或者說哲學對于現代企業經營到底有哪些意義,弄明白這些問題對于我們學習企業哲學,推行企業哲學都有著莫大的幫助。
—1—
哲學賦予經營以規范
所謂哲學首先是經營公司的規范、規則。無論如何,公司都要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或規則,這些作為哲學,必須在公司內明確樹立。
但事實上,規范、規則含糊不清的公司比比皆是。公司丑聞不斷發生,一些大公司甚至為此而遭無情淘汰。稍稍回顧一下過去,在日本,因食品作假的雪印乳業公司、因做假賬粉飾財務數據的鐘紡公司,這類歷史上的名門大公司都消失了。在中國,大型乳制品公司三鹿集團因三聚氰氨事件而破產。以上的例子,起因都是公司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范規則,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
在多數公司里,沒有經營者會向員工們提出“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問題。而稻盛和夫思考的“哲學”卻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例如“要正直,不能撒謊”等等。有人會說,“這么起碼的東西還要在公司里講嗎?”但恰恰是因為不遵守這些做人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公司丑聞。
例如,為了獲利將公司內的規范規則稍稍扭曲,結果行得通了。于是“稍進一步違規也沒問題吧”,最終將規范和規則拋在一邊。這樣公司就會發生問題,如果將問題公開,公司可能蒙受巨大損失,于是采取“不如實公布,沉默以對”的態度。而由于內部告發,問題暴露,公司又出面掩飾,做假報告。結果公眾譴責公司掩蓋真相,事態越加復雜,最終公司崩潰。
—2—
哲學賦予經營以目標
哲學表明要將這個公司辦成一個什么樣的公司。同時哲學還表明,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公司,需要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因此,這種哲學在公司經營中必不可缺。
京瓷集團剛誕生時,稻盛和夫在日本京都西側的中京區西京原町地區借了一間小木屋,在員工面前,他反復強調:“要把京瓷辦成西京原町第一的公司,成為西京原町第一后就要瞄準中京區第一,中京區第一后,接著是京都第一,實現了京都第一,就要實現日本第一,日本第一后,當然就要實現世界第一。”
說實話,當時西京原町已有了非常有名的公司,京都機械工具公司。要超過它實在太難了。 說到中京區第一,我們就會想到島津制作所,當時它就已經是日本第一的理化設備公司。要想超過它簡直是白日做夢,更何況日本第一。
即便如此,稻盛和夫依然不斷向員工們訴說這些目標。并告訴員工,為了成為世界第一,員工應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在京瓷公司哲學中,“樹立高目標”、“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絕境”、“極度認真地生活” 這類反映嚴肅人生態度的句子隨處可見。正是這樣的哲學才讓京瓷達到今天的高度。
不同的公司目標需要不同的哲學。就像爬山,如果爬附近的小山,當然不需要任何訓練,輕裝去爬就行。而如果想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需要卓越的攀登技術和豐富經驗,還需要長期露營必備的食品和裝備。
—3—
哲學賦予公司以優秀品格
就像人具備人格一樣,公司有公司的品格。公司經營需要優秀的哲學,就是因為這種哲學可以賦予公司優秀的品格。因為公司如果想有優秀品格,員工就要弄明白“作為人應有的生活態度”,而哲學就是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為標準,得出“正確的為人之道”。于是,它在公司的“全球經營”中也能有效發揮作用。
京瓷集團在全世界有很多生產和銷售據點,員工大部分是外國人。當它在語言、民族、歷史、文化完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開展事業時,如何“治人”這個問題特別重要,這是就需要公司具備優秀的品質,在此過程中,哲學有重要意義。
稻盛和夫創業后第九年,在斯坦福大學附近的庫巴第諾設立了事務所,開始在美國經營。當時只要現場一發生問題,他就立即飛往美國,穿上工作服到車間巡視,看到工作差的員工,就會直接指導他們。
有一次,稻盛和夫看到一位工作極為馬虎的美國老員工,將陶瓷原料丟進機械時,原料灑了一地。稻盛和夫嚴厲地斥責:“將貴重的原料灑落一地,你怎么連一點成本意識都沒有。”聽到這話后,這位年長的員工憤然離去。 后來稻盛和夫才知道,這位員工出身于美國海軍,是經歷沖繩島戰役的勇士,對于工廠的日本員工,他平時就出言不遜,稱之為:“日本鬼子”。
這么一位身經百戰的勇士,卻要受到日本社長的嚴厲呵斥。對他而言,也許實在難以忍受解。面臨這類情況,日本公司往往忍讓。尤其在當時,那些日本經營者為防止出現事端,總避免用嚴厲的言辭和美國員工說話,但稻盛和夫卻毅然地指出這名員工的不是。
因為他是這樣考慮的:員工工作態度惡劣,就必須嚴肅地向他指出,這是道德問題。當然,這絕不是以權力讓他們屈服。絕不能這么認為:“因為我是社長,可以隨時解雇你。”否則,員工就會陽奉陰違。權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海外員工們對我、對日本常駐人員是否信任、尊敬。如果我們既不受信任、又不受尊敬,只是在異國他鄉治人、管人,當然不可能成功。
那么,怎么做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和尊敬呢?就只有依靠優秀的人格,一個“德”字萬國共通。而只有優秀的、高層次的哲學才能賦予公司和員工以優秀品格。
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他是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他是年齡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為“圣”的。” 1997年退休后,稻盛在京都某寺院出家修行。
2009年度日航巨虧2600億,負債高達2萬億日元,2010年1月19日,日航向政府宣布破產保護,首相鳩山由紀夫萬般無奈之際只能請年近八旬的稻盛和夫出山,于2月1日接任了日航董事長一職。
稻盛和夫接手日航后,短短3個月時間,日航就在賬面收支上實現了扭虧為盈;第一年(2010年4月-2011您3月),營業利潤獲得從未有過的最高利潤——18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9億元),超出計劃額近三倍!第二年(2011年4月-2012您3月),盡管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嚴重影響,但日航的營業利潤卻再創新高,達到了2049億日元。
任何一種哲學理念如果不能夠經世致用的話那么將毫無疑義。稻盛哲學能夠如此盛行的原因與它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功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這一次次的成功也印證了這的確是值得我們企業家深度學習的哲學。
但是很多企業在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和阿米巴經營的時候,往往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堅持從所謂的“哲學共有”開始。而事實上,一個企業領導人的經營理念,必須在經營實踐中,不斷對自己過去經歷的關鍵事件進行總結、反省,很難一步到位。也就是說,光靠讀書是不可能學會的,一個從未經營過企業的人,即使將稻盛哲學的全部內容倒背如流,也不可能直接成長為優秀的企業家。固然,有了它作為指路明燈,的確會少走許多彎路。
所以說,經營需要哲學。作為經營者,要在公司里提倡自己的公司哲學,與員工們共同擁有這種哲學,最重要的是實踐它。學習他人的經營哲學和理念,而不能真正轉化成自己企業的,理念寫得再優美動人也只不過是一堆空洞蒼白的文字。要想實現對理念的活學活用,需要經營者在實踐中從自我做起,并帶領全體員工共同修煉,共同精進。
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紅瓜子傳媒的專業領域是視頻制作、網絡營銷、品牌策劃,300多人的專業團隊、十年的行業經驗、3000家客戶服務見證、紅瓜子是行業的模式創新者;紅瓜子規劃在全國設立109個子公司,現在已有11個子公司正常運作,需要各位朋友幫忙引薦的各地區的合伙人及銷售精英,熱線電話:400-998-2990